【閱讀筆記】 原子習慣--細微的改變帶來巨大成就

       這本原子習慣是最近非常熱銷的書,我在圖書館預約等了半年才拿到實體,後面還有一堆人等著排隊,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所謂原子習慣就是複利的概念,每天改善極小的一部分,長期持續下去,累積起來會造就巨大差異,作者認為造就成功的,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反而是日常習慣。若想改變現有的習慣,首先要改變自我身分認同而不是設立目標,把重點放在希望成為怎樣的人,解著就會有怎樣的過程,結果也隨之而來,若是先設立目標,往往達到目標後就不會再繼續堅持好的習慣。

      習慣是由四個階段不斷循環而成:1.提示 2.渴望 3.回應 4.獎賞,當習慣被創造出來後,這個行為逐漸會自動化(習慣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佔腦中活動的程度便隨之降低,未來遭遇類似情境大腦會自動遵循這些認知腳本,把注意力分配給其他任務,得以在未來做更多想做的事。我們可以透過加強習慣的四階段來幫助我們形成好的習慣。

 

法則1.讓提示顯而易見

1.1運用執行意向:說出我會在{時間},在{地點}進行{行為},對何時何地執行一項新習慣做出確切計畫的人,比較可能真的去執行

1.2運用習慣堆疊:做完{目前的習慣}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把想要的行為跟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綁在一起。

1.3設計所處得環境,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創造明顯的視覺提示,例如想更常練習吉他,就把吉他放在客廳正中央。盡量避免把不同習慣的情境混在一起,例如寫作專用的書桌、進食專用的餐桌,一個各安其位的穩定環境,才是可以輕鬆養成習慣的環境。

 

法則2.讓習慣有吸引力

2.1運用誘惑綑綁:做完{我需要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我想要的習慣},例如做完十下波比跳後,我會瀏覽臉書動態。

2.2加入一個把你想要的行為是做常態的文化:人類是群居動物,想要融入群體,我們尤其會模仿三種群體的習慣:1.親近的人2.多數的人3.有力的人(聲望、地位),所處的文化決定了哪些行為對我們有吸引力,若一個行為能獲得認可、尊重與讚美,我們就會覺得那個行為有吸引力

2.3創造動機儀式:與正面感受產生連結,習慣就有吸引力;與負面感受產生連結,習慣就沒有吸引力。例如做你喜愛的事情前會深呼吸三次,之後生活不如意時,深呼吸三次便會轉換心情,習慣一旦確立,提示就能觸發渴望,即使他與原本的情境無關。

 

法則3.讓行動輕而易舉

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重複,而非時間。且人類天性遵循「最小努力原則」,花費最少努力產生最大價值的那個才會被實踐。阻力越小越可能貫徹,盡可能讓「做那些長期下來會有回報的事」這個行動變得不費力。

3.1打造環境:減少環境阻力,例如想要健康飲食,利用周末切好大量蔬果,在周間就能輕易取得食用

3.2兩分鐘法則:新習慣不該讓你覺得像是一種挑戰,接下來的行動可以有挑戰性,但開頭的兩分鐘應該輕而易舉,你需要的是可以自然引道你比較有成效的路的入門習慣。例如你的目標是跑馬拉松,而入門習慣是穿上跑鞋。掌握起頭的習慣,就成了開啟一個更大慣例之前的儀式,讓習慣容易開始,其餘的會自然開展。

 

法則4.讓獎賞令人滿足

帶來獎賞的行為會被重複,帶來懲罰的行為會被避免。我們都知道延遲滿足是有智慧的做法,但當下沒有獲得獎賞很難讓人長期堅持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為長遠有益的習慣添加一些立即的愉悅,為長遠無益的習慣添加一些痛苦。

4.1完成習慣時,給自己一個立即的小獎賞

4.2追蹤習慣,然後不要中斷,在日曆上紀錄自己不中斷習慣,提供視覺證據,知道自己正在往前進,也是一種獎賞

4.3不要中斷超過兩次

 

至於如何戒除壞習慣的做法則與上述相反

法則1的反轉

1.1讓提示隱而不現:減少接觸,把壞習慣的提示從環境中移除

法則2的反轉

2.1讓習慣毫無吸引力:重新建構心態,強調避免壞習慣的益處

法則3的反轉

3.1提高阻力,增加你與壞習慣之間的步驟

法則4的反轉

4.1找到一位問責夥伴,請對方看著你的行為

4.2擬定一份習慣契約,讓壞習慣的代價變的公開且令人痛苦

善用這套法則,可以運用在各個面向,將好習慣系統化,幫助我們一步一步往前進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托比 的頭像
    托比

    從書學

    托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