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看謝哲青寫的書,大家都知道哲青哥閱歷豐富,周遊列國,而他這本書的書名卻是與之相違背,反而勾起讓人想更進一步了解的慾望。
與上一篇 旅行 或許是該留些遺憾敘述作者在各國家發生的小故事、所見的風景景點不同,哲青哥是先將遇到的事情當作開頭,後面引出藉由這件事他的感悟,甚至連結至其他有類似意境的文學著作,這也是我最佩服的地方,書中提到了很多我不曾聽過的書名,但經過查詢卻都是十分經典的著作,例如徐四金的小說<香水>、芥川龍之介的小說<蜘蛛絲>、格羅斯曼<生活與命運>......等在文字間展露出他豐富的閱讀量及人生閱歷。
書中不僅僅是書寫了旅行中的正向觀點,也寫了較為危險的部分,在國外因露出錢財被幾個大漢圍毆甚至砍傷危及性命、不明原因的細菌感染且當地醫療技術無法治療、感染霍亂、差點死在河馬血盆大口下。「除了死,其他都只是擦傷。」書中如此寫道,要完全避免在旅行中受傷生病,好像有些困難,但我們也不該因此就待在家不出門,即是待在家,我們還是會做蠢事傷害自己,追劇到天亮、酒喝太多,宵夜大嗑鹹酥雞,與其如此,或許還是出門比較好。旅行與冒險的目的,不在於抵達或征服,如果說這些旅途中的傷病回憶,對作者真的有所啟發的話,讓哲青哥想起第一位划槳橫渡太平洋的航海家達波維,在完成挑戰後寫下的一句話:「我並未征服太平洋,是他讓我安然渡過。」
旅途中,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事件,有些開心過後卻像模糊,而有些細碎卻令人記憶深刻,哲青哥在某次演講後,一名高中生拋出一個有趣的問題:「請問,您旅行時會做筆記嗎?會選擇特別去記錄哪些事情?忽略那些事情?或者,有特定某類型的事會印象深刻?」這也是我很疑惑的,哲青哥經歷了各式各樣的生活,閱讀了各種書籍,為何都能將內容記的如此深刻,我以前小時候跟著爸媽出國的記憶非常模糊,只知道很開心但去了那裡卻都沒什麼印象,有時候甚至覺得這麼小出國簡直浪費金錢,哲青哥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與其說,是我選擇了記憶,倒不如說是,記憶選擇了我。記憶擁有多種特性,其中之一是所謂的時間性,一種對時間的內在知覺,他蘊含著某種「可以從經驗召喚新意義」的能力,即是兩個人對同一件事有完全相同的視角與記憶,但事件仍可能富裕兩人截然不同的意義。至於事件會不會儲存成記憶,極度取決於他的「脈絡」。大腦不會因為我們認定何者重要就將事情清晰的寫進記憶中,人類的記憶,主要目的並不在於儲存資訊,在於他能以某種形式幫助我們了解及預測周遭事物,唯有讓我們預測未來可能發生事件的資訊,才是有用的記憶。
文末,作者回應了在他回家時母親問他的問題,在外這麼多年,值得嗎?無論出門還是待在家,只有眼前的一切才是唯一,一路上,失去了什麼,又獲得了什麼,即使重新回到原點作者依舊會繼續流浪,會選擇接受一切。讀完哲青哥的書讓我深陷他的個人魅力,更想去找他的其他著作來看,也期許自己將來也能像他一樣,當個有深度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