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節自:博客來
作者:寺尾哲也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08/29
本書作者寺尾哲也,看似日本人的名字,其實是台灣人,畢業於台大資工系的高材生,也到了人人稱羨的Google上班,將被大眾認為人生勝利組的社會菁英的想法、遭遇,用文字表達給讀者,書中收錄一篇篇的散文,每篇文章用日常故事開頭,以隱喻的方式結尾,表達出高材生的脆弱、麻木及不屑的心境,有些文章的隱喻可能隱晦程度較高,我不太能理解到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情緒,結尾會覺得"嗯?怎麼這樣就沒了?"好像沒什麼重點,只是單純敘事,但文章就結束了,是我覺得稍微可惜的地方,不過也能感覺到,即使作者周遭認識的朋友都已經是最頂尖的菁英,也領最頂端的薪資,生活上並不是像我們想的這麼舒適,都有各自煩惱的問題。
這邊就舉幾個讓我印象較深刻的感觸:即使已是社會中的菁英,對於「強」的追求與比較是無止境的,除了努力工作,「過著簡樸刻苦的生活」、「坐飛機吃暈機要被認為是軟弱」、「大家都同樣頂尖時,家裡出身清貧的人更顯示出他的努力及鋼鐵意志」,強者中不斷追求「人類CP值」到近乎病態的地步。
過度強調謙遜的美德:明明表現已贏過99.9%的人但卻不承認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優勢,反而不停裝弱,除了過度謙遜外也可能是害怕可能的失敗帶來的自尊損傷、或"不能只有我領先一步"的愧疚感而表現出"我也跟你們一樣在掙扎"的模樣。這也衍生出另一個現象:「冒牌者症候群」,因為同儕之間都很厲害,所以容易會陷入自己不屬於這裡的心理,抱持著「別人只是還沒發現我有多爛」的想法,即使已是世人眼中的天才,內心卻逐漸空洞、黑暗。
這些天才們真的對其所耕耘的領域抱有很大的熱忱跟興趣嗎?未必,他們是因為想贏的慾望太強烈,為了變得傑出,承受許多痛苦,從小補習、熬夜讀書等等,由於小時候過分努力,在開始當工程師賺錢後常會用豐厚的薪資滿足小時候沒被滿足的慾望,例如不看標價地購買限量籃球鞋、咖啡機、舒肥雞等,實際不會用到的東西,買來單純只是填補從小慢慢累積起來的「幻肢癢」。還有因為某些扭曲的心理,有多努力就有多恨,恨意指向那些被他認定不如他那樣努力其他人,看到那些"不努力"的人受世界折磨,才能證明他先前人生中承受苦難的意義。而為了達到這樣的高度而做的付出值得嗎,也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給出答案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看完整本書後發現一開始由蕭詒徽寫的序寫得真好,把作者在書中的心境具體地寫出來,真的是完全理解書中內容後用另一種譬喻更明白地寫出來,我自己看完書再回頭看序產生的共鳴更加強烈。作者將世界分為四種人:沒有陰影的強者、歷經陰影的強者、沒有陰影的凡人、歷經陰影的凡人,可能大多數人都是第四類人,歷經陰影,吃苦當吃補,說服自己還在路上,時候未到,獎賞就在前方,而作者寺尾則是第二類人,知曉第四類人所想,在陰影外圍呼喊著:不要過來,看看我變成什麼樣子,不要過來。
在看了好幾本財經相關書籍後,換個不同風格的散文也挺好的,有興趣的朋友再去找這本書來看看喔!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一起討論交流!